RT-qPCR檢測原理
逆轉錄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(RT-qPCR)將逆轉錄反應(RT)與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(qPCR)相結合,是當下病原學分子診斷的常用方法。RT-qPCR以RNA為起始材料,在RT階段,運用逆轉錄酶以RNA為模板形成互補的DNA鏈(cDNA)。隨后以cDNA為模板進行qPCR反應。RT-qPCR已被用于多種分子生物學的應用中,其中包括病原體檢測、基因測試、疾病研究和基因表達分析。
1.RT-qPCR的一步法與兩步法
1)一步法:將逆轉錄與PCR擴增結合在一起,使逆轉錄酶與DNA聚合酶在同一管內同樣緩沖液條件下完成反應。由于兩步反應都在一個管中完成,因此該方法具有更少的實驗誤差和移液步驟,減少污染的風險。
2)兩步法:將逆轉錄和PCR擴增過程分開,在兩個管中完成檢測。需要使用不同的緩沖液、反應條件、以及引物設計策略。由于反應分步進行,能夠優(yōu)化單一反應過程的反應緩沖液和反應條件,可建立長期保存,并用于多次反應的穩(wěn)定cDNA庫。
優(yōu)點 | 缺點 | |
一步法 | 更少的實驗誤差 | 無法分別對兩步反應進行優(yōu)化 |
減少污染風險 | 減少污染風險 | |
可進行高通量擴增或篩選 | 可進行高通量擴增或篩選 | |
兩步法 | cDNA可保存并用于多次反應 | 污染風險增加 |
優(yōu)化單一反應條件和緩沖液 | 操作復雜,實驗誤差增大 | |
靈敏度高 | 需要進行更多的優(yōu)化 |
表1. 一步法與兩步法對比
2.RT階段
RNA是逆轉錄的模板。根據(jù)來源材料的類型和實驗目標,有多種方法可進行RNA的提取。較常用的有Trizol法、離心柱法和磁珠法。在RT階段,引物在退火時與單鏈RNA結合,提供給逆轉錄酶一個用于合成的起點位置。逆轉錄酶利用RNA合成cDNA,得到穩(wěn)定的RNA-DNA雜交鏈。
引物可分為三種引物Oligo引物(dT)、隨機引物和序列特異性引物。Oligo引物(dT)包含錨定位點,確保引物結合至mRNA 3'端poly(A)尾部。隨機引物長度6-9個堿基,在RNA轉錄過程中,可退火至多個位點,提高cDNA產量。序列特異性引物是靶向特異的RNA序列的定制引物,可產出特異的cDNA庫。通常情況下將Oligo引物與隨機引物混合使用為逆轉錄酶提供結合位點。當檢測RNA病毒時需要使用序列特異性引物,結合在靶標序列上。
逆轉錄酶需要具有較高熱穩(wěn)定性和較低核糖核酸酶H(RNase H)活性。較高熱穩(wěn)定性可以保證逆轉錄酶在整個反應中的活性來獲得更高的 cDNA 產量,減少非特異性擴增。較低的RNase H活性可以減少RNA的降解來避免截短cDNA。
3.qPCR階段
1)染料法:加入一對引物和SYBR GreenⅠ熒光染料。退火階段,引物特異性結合在兩條鏈上,為DNA聚合酶提供結合位點。SYBR GreenⅠ熒光染料是一種DNA雙鏈小溝結合染料,DNA聚合酶延伸引物,形成雙鏈,染料結合于雙鏈小溝中發(fā)出熒光。反應體系內雙鏈DNA濃度越高熒光信號越強。由于染料法無法在同一個反應中檢測多個目的片段,還會受到引物二聚體的影響。在這種情況下,需要進行熔解曲線分析,判斷擴增所得產物是否只有一種。

圖1. 染料法發(fā)光原理
2)探針法:將熒光染料替換為一條Taq Man探針。探針具有與靶標互補的序列,5'端標記一個熒光報告基團,3'端標記一個熒光淬滅基團,當探針完整時,熒光信號會被淬滅基團吸收。退火階段,探針特異性結合到靶標序列上,DNA聚合酶沿5'-3'方向合成新鏈直至探針 5'端時,聚合酶水解探針,使熒光報告基團與淬滅基團分離,產生熒光。3'端淬滅基團阻止探針被DNA聚合酶擴增。Taq Man探針結合的目標越多,熒光信號越強。理論上,探針法中的熒光只來源于靶標,也就是不受非特異性擴增和引物二聚體影響。

圖2. 探針法發(fā)光原理
4.結果分析
1)熔解曲線:當擴增完成后,對反應體系進行升溫檢測,同時監(jiān)測熒光信號。當?shù)竭_某一溫度后,雙鏈DNA迅速解鏈,熒光信號驟降。當信號達到最低時,即可獲得熒光信號強度隨溫度變化的原始圖譜。對原始圖譜進行負導數(shù)轉換,繪制熒光信號變化與溫度的關系圖,圖中峰值對應的溫度即為Tm值?;赥m值的差異,便可區(qū)分產物。
熔解曲線一般用于染料法,出現(xiàn)單峰說明擴增產物特異性好;出現(xiàn)雜峰特異性差,存在非特異性擴增。若熔解曲線只有單峰且對應溫度是退火溫度則是靶標發(fā)出的熒光,實驗結果有效。

圖3. 染料法熔解曲線
2)擴增曲線:將已知濃度的靶標稀釋幾個數(shù)量級后進行qPCR反應循環(huán)擴增,并用產生的熒光信號與相應濃度生成標準曲線。將未知樣本的Ct值與該標準曲線進行比對,可以確定其濃度。
熒光閾值是PCR 3-15個循環(huán)熒光信號標準差的10倍(熒光閾值要設定在PCR擴增的指數(shù)期)。qPCR的擴增曲線與熒光閾值交點對應的橫坐標就是循環(huán)數(shù)(Ct)值。Ct值越低證明樣本中靶標越多。從qPCR的曲線中可以看出,在基線期,沒有明顯的熒光信號。隨著循環(huán)數(shù)的增加,熒光信號逐漸增強。在平臺期,因酶活降低或dNTP被消耗殆盡,曲線趨于平緩。

圖4. qPCR擴增曲線
參考文獻
[1]Green M R, Joseph S. Quantification of RNA by Real-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-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(RT-PCR)[J]. Cold Spring Harbor protocols, 2019.
[2]Hawkins S, Guest P C. Multiplex Analyses Using Real-Time Quantitative PCR[J]. Springer New York, 2017.
[3]Nayar G, Seabolt E, Kunitomi M, et al.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of Global RT-PCR Primers for SARS-CoV-2[J]. Scientific Reports, 2021, 11(1).
[4]Kulesh D A, Loveless B M, Norwood D, et al. Monkeypox virus detection in rodents using real-time 3'-minor groove binder TaqMan assays on the Roche LightCycler.[J].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, 2004, 84(9): 1200-1208.

相關產品
